当前位置:牛搬家 >>> 资讯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头连着国计,一头连着民生,寄托着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襟三江而带群湖,枕伏牛而蹬汉江。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乃崇文重教之地,是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时代大潮中,全市教育系统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借鉴学习先进经验,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育事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凝聚共识
观念一变天地宽
自国家第八轮课程改革启动实施以来,我市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南阳教育人面对成绩没有止步,而是时时刻刻在思索着三个问题:
南阳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道路是什么?
南阳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南阳教育未来的发展目标怎样实现?
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刘树华带领市教育局局长张清范、副局长张士君和有关科室同志,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实际情况,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酝酿讨论,最终理清了思路,作出了重大决策:学习推广西峡经验、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这项决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接下来,2014年10月16日,我市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议在西峡县召开。各县区分管教育工作副县区长,教体局局长、分管基础教育工作副局长,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城区中小学校长,千余名能够决定南阳教育未来的骨干力量,走进西峡县中小学校,现场感受“收放自如、爱敬有度”的课堂,共谋南阳教育发展大计。副市长刘树华在会议上向思索已久的南阳教育人给出了三个问题的答案。南阳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道路是什么?那就是改革发展之路!南阳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打造南阳教育质量品牌,创建南阳教育质量强市,使南阳的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既能考试出好分数,又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南阳教育的未来目标怎样实现?那就是强力推进课改,全面推广以“三疑三探”为核心的西峡经验!
号角已经吹响。
此次课改按照“试点先行、完善提升,示范带动、局部提升,整体推进、全面提升”三个步骤,分三个学期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的全覆盖,力争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
蓝图绘就
课改取得新突破
巍巍伏牛山下,滔滔鹳河之滨。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西峡县就在这里。十年来,西峡县走出了一条“深山小县办大教育”的成功之路,被誉为“西峡教育现象”。是什么造就了西峡教育的成功?是西峡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支持,更是西峡教育人对课改的探索和坚守。以西峡一高校长杨文普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探索出了以“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为主要内容的课改成功经验。“三疑三探”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校升学率的比翼齐飞。在此基础上,西峡县着力构建保障机制,形成了区域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新路。
行动只争朝夕。
市委、市政府作出向西峡学习的战略决策后,市教育局迅速出台了《关于全面推广西峡经验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课改推进组、师资培训组和督查考评组,各项工作紧锣密鼓、高效推进。“南阳的课改,必须改、必须快改、必须真改!”南阳大地上,课改的潮流在涌动。
全市首批277所试点学校确定,115名专家组成的课改指导委员会成立,“课改百校行”活动启动。市级层面的课改经验交流会、课改工作汇报会、课改成果观摩会,依次开展。各县区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区长亲临教学一线听课指导,把课改作为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教体局负责人经常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听课督促。卧龙区、唐河县、桐柏县积极开展以赛助研活动,尤其是通过校级负责人赛课,努力打造一批课改标兵校长,以点带面推动课改。市第十五小学举办了为期10天、由64位青年教师参加的汇报课展示活动,成为全市推进课改的旗帜和标兵。社旗县田庄中心学校脱颖而出,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和谐发展,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喜结硕果
教育实现大发展
“你听课了没有?听了几节课?听的是啥内容?”在全面深化课改的专题会议上,副市长刘树华边听分管副县区长汇报,边向他们询问详细情况。
如今,南阳课改“三步走”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回过头去,课改前行的大道上留下了累累硕果。
各级领导看到了深化课程改革对提升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增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全市出现了一批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好经验、好典型;一线教师看到了课改对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巨大作用,提高了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更为可喜的是,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引导、启发、点拨、指导,学生质疑、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转变。
??讲堂变学堂。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在“疑”、“探”中学会了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概括问题,养成了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素质大提升。各县区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不合格、不上岗”的要求,通过市级集中培训与县区分散培训相结合、到西峡实地观摩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等方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他们了解“三疑三探”的精神实质和操作过程。目前,全市已有12000余名教师接受了“三疑三探”专题培训。各县区教体局局长、各中小学校校长,紧盯课改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成为既能管理又懂业务的专家型管理者。
??传承中创新。大多数县区采取了“学习借鉴,有机融合”的策略,学习西峡经验,领会精神实质,把它融入当地原有的课改进程,不断提升本县区的课改水平。内乡、淅川、唐河、社旗、方城、卧龙等县区,成功吸收西峡课改经验精髓,科学指导本地较成熟的教学经验,有力促进了当地课改经验的完善提升。
南阳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风景无限
课程改革路漫漫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现阶段全市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课改推进不均衡。课改的推进存在区域间、学校间、学段间、学科间的不均衡。总体上小学阶段要优于初中阶段,人数少的学校和班级要优于人数较多的学校和班级。
课改精髓未吃透。一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课改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培养能力”,没有深刻领会西峡课改经验的精髓,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样就导致没能做到改革教学方法与本学科特点的有机融合。
课改实践不到位。不少教师对“三疑三探”教学流程运用还不熟练,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自如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滞后,质疑、设疑粗浅,探究问题不全面、不深入;小组建设薄弱,小组内交流不充分,学生展示不灵活。
教学创新无止境,课程改革在路上。
全市教育系统将持续重视,着力在课改热度上下功夫,形成人人想课改、人人会课改、人人推课改的浓厚氛围;均衡推进,在课改广度上下功夫,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动局面;建好队伍,在课改深度上下功夫,引领广大教师在深化课改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南阳教育人的信念坚定不移:不折腾,不动摇,不懈怠,为打造南阳教育质量品牌、创建南阳教育质量强市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